苗木市场低迷,(苹果树苗、樱桃树苗)苗农该何去何从?
苗木市场低迷,(苹果树苗、樱桃树苗)苗农该何去何从?
房地产持续低迷、市政工程项目搁浅,让前几年还火热非凡的苗木行业受到很大冲击。以银杏为例,近年来其价格下跌了近一半,2014年郯城银杏节的人流甚至不如前几年的一半。很多苗农抱怨自己的苗木卖不出去,四处寻找卖苗的机会,有些冲动的苗农甚至砍掉自己辛苦培育的苗当柴烧……一时间,行业内充满了悲观、迷茫的情绪。
虽然一系列政策严重影响了苗木行业的发展,但是政府并没有表示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将要止步。十八大提出的城镇建设发展方向说明苗木市场仍有很大空间,园林苗木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、美丽中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影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。
那么,既然有这么广阔的市场,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“卖不掉苗,买不到苗”这种现象呢?这主要归因于最基本的市场规律--苗木产量过剩。一方面,近些年来苗圃规模快速扩张,各地都在大办苗圃,但大量出圃的苗木并没有进入园林工程等终端市场,而是被屯进了另外的苗圃;另一方面,苗木同质化严重,若短期内某一品种市场形势看好,立即就会有大量苗农跟风种植,争抢短期暴利,鲜少有人会耐心培育精品苗木。
同时,苗木市场受一些很重要的独特因素影响。首先是周期长——苗木从种植到入市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,极长的种植周期导致市场极难预测,几年前高价热销的品种等到出圃时市场早已不是当初。
其次是地域性强——苗木市场说大很大说小很小,世上苗木虽千千万,但每个地区都有当地最适应的树种。苗木市场很大,但是每一个树种的市场却还是很有限的,因此会出现同样一个品种会出现在这个地方销量好价格高,但另一个地方就远不及此甚至卖不动的现象。
不少苗农往往眼馋当下热销品种,头脑一发热就忽略了以上两个重要制约因素,导致“悲剧”发生,2012年春天,‘园蜡2号’白蜡一年生小苗苗圃移植需要得多,价格涨到每株3-4元,育苗户一哄而上播种白蜡种子,导致2013年春天一年生小苗严重过剩,就是这点的极端表现。
反过来说,之前被大量应用的苗木品种,如果没有明显的淘汰特性,比如虫害多、难养护、本身优点被新品种盖过等等,基本上只是眼下市场饱和。对此,苗农不用着急,只需耐心培育,等待价格回升。但是对于已种植待售的苗木,同时又在工程应用方面有被新品种取代趋势的,应该精心培育适时出手。